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

2021-08-11 12:21:46

基础教育校外培训机构,正在忙什么?两个字,转型。

非转不可,不转不行。禁止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、进行资本化运作,不得利用节假日、双休日与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,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要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……若想留在这一行业,“转”已是大势所趋。

向哪转?选择并不少。投身非学科类培训(如体育、艺术、综合实践活动等),开展0~3岁托育服务,发展面向普通高中的学科类培训,为学校提供校外托管服务,向成人教育、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转身……据报道,转向非学科类培训已经成为校外培训机构的“一致行动”。新东方、好未来、高途集团、猿辅导等众多培训机构已迅速布局,上线儿童美术、口才与表达、考研、语言培训、中小学校外托管服务等服务,转向新赛道。

汉代思想家扬雄有言,物不因不生,不革不成。准确把握“时”与“势”,积极拥抱变化、主动转型,这是所有企业面对的永恒课题。必须承认,转型并不容易,要面临巨大风险,要面临或长或短的阵痛。就以基础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,转向素质教育、学前教育或成人教育,每一个都空间广阔,每一个也将面临巨大竞争。大的不说,每开发、上线一门课程,都意味着对自身资源的打破重组,转型成本高、试错成本更高。正因此,各企业更要想清楚、看准确——随波逐流、到处跟跑,“副作用”相当之大;把潮流趋势、自身条件研判好,看清楚哪些风不能跟,哪些浪潮必须赶,才可能转得平稳、安全。

此外,还有一点值得深思。转型,最难的是什么?或许是思维。毋庸置疑,基础教育校外培训迎来强监管,正是对过往乱象的整治、纠偏。乱从何来?运营思维。近年来,大量校外培训机构视贩卖教育焦虑为生财之道,以“为了孩子”之名行资本逐利之实,跑马圈地,煽风点火。教育培训,必须做教育,而非做生意;必须是良心行业而非逐利的产业,应该健康发展而非无序竞争。纠偏,就是要回归教育初心,把教育培训拉回到公共服务属性,把市场思维更换为教育思维。“欲事立,须是心立”。深刻理解政策初衷,从思想深处予以“转型”,方为正道。

眼下,体育培训热、少儿编程热已引起不少担忧。接下来,培训机构变更赛道、争相涌入——倘若思维不变、“玩法”依旧,又将演变成怎样的局面?“舒适地带”必须走出,惯性思维必须打破,真正做教育,而不是生意,这才是培训机构应该找准的定位。(夏振彬)

关键词: 校外 培训 机构 转型